攻略

与洪水抢时间,23名年轻人192小时的奋战与坚守

  • 来源:中国青年网
  • 时间:2023-08-13 21:39:35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

1997年,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水库水位线曾创下历史最高值461.19米。今年7月31日,这个数字变成了461.56米,超出汛限水位8米多。


(相关资料图)

斋堂水库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坐落在北京“母亲河”永定河支流清水河上,设计洪水标准为100年一遇。受台风“杜苏芮”影响,自7月29日8时至8月3日8时,斋堂水库入库最大流量935立方米每秒,7月31日8时至8月2日8时3天的洪量达到7400万立方米,接近100年一遇。

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峡谷深处,有23名平均年龄30.5岁的年轻人在断网、断电、通讯中断的情况下,与雨水正面较量,推迟大洪量泄洪,分级降低下泄洪水流量,为官厅山峡区间受困列车旅客和下游群众转移等工作创造条件。

“前哨”失联,“前哨兵”顶上

斋堂水库管理所清水水文站站长任国飞是一名90后,测量组是观测洪水的“前哨兵”。7月30日下午,“前哨水文站”清水水文站接到巡视人员汇报称上游突发洪水,任国飞根据预案与同事赶往水文站测流,并检查测量设备安全。

为了确保洪峰到来时测量出准确数据并及时回传,任国飞和同事每隔十分钟就观测一次水位和流量,每隔半小时向斋堂水库管理所汇报数据。

7月31日上午,第一次洪峰到达,水流量已至可观测值的最高点,200立方米每秒,任国飞和同事撤到距离缆道房观测断面约40米的办公楼上。

当天中午,斋堂水库水位以每小时90厘米的速度上涨,直逼历史最高水位。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斋堂水库管理所所长刘波解释,以现有水库库容为标准,水位上涨1厘米,就意味着有一万立方米的水入库,每小时90厘米的速度等于有90万立方米的水进入水库。

趁着洪水稍微回落的空档,任国飞和同事跑回缆道房抢救观测仪器和资料。再次撤离到办公楼后不久,任国飞看到缆道房已被洪水冲毁。

与此同时,管理所也面临着危机。根据上级指挥部的原有调令,为了给下游人员增加转移时间,水库要将出库流量控制在150立方米每秒以内。

正准备接新的提闸指令时,网络断了。管理所调度指挥组命令所有工作人员紧急转移到大坝上的管理站,利用电台、卫星电话反复呼叫指挥部,在微弱的信号中断断续续地汇报水位情况。

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波说:“怕!但怕的不是个人生命安危,而是一旦水库出现风险,给下游造成的巨大损失”。

斋堂水库建成于1974年,属于土石坝,水位随时可能漫顶。一旦垮坝,风险将难以估量。这一次,刘波接过卫星电话中的口头调令,扛起了保证水库运行安全的职责。

而任国飞和同事与管理所失联后,先后从清水水文站撤到办公楼,又撤到清水镇临时活动中心、清水镇政府。“看到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办公楼被冲毁了,我就快哭了。”不过,他来不及考虑太多,就加入了志愿者的队伍,在镇政府内帮忙搭帐篷、搬物资,做力所能及的事。

8月11日,北京市永定河管理处斋堂水库管理所所长刘波再次来到大坝上查看水流情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危急时刻,逐级提闸拦洪

“前哨水文站”失联后,管理所成了整个水库调度的“神经中枢”,根据水库水位上涨情况反推出入库流量,保证水库运行安全的同时,拦蓄洪水,削弱洪峰。

斋堂水库管理所机闸组组长孙雪峰介绍,从2014年参加工作至今,他一直负责斋堂水库机闸设施和备用电设备的维护,在日常的防汛演练中,已针对停电情况调动备用发电机和对讲机完成提闸演练。

此次强降雨来临后,机闸组分成两个小组,24小时分别驻守在斋堂水库泄洪洞和溢洪道出口的值班室内,随时接令调闸。

8月1日凌晨,第二次洪峰袭来。刘波还记得,当时洪峰流量接近1000立方米每秒,水库准备提闸时,停电了。管理所通过对讲机给机闸组下达指令,启用备用发电机,同时通过电台呼叫属地,随时准备协调部队支援人工提闸。

孙雪峰向记者展示提闸期间斋堂水库的水流。(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人工提闸很慢,很费力,两人一组用手摇,摇一会儿就要换人。但凡有一个环节出现故障,闸门都提不起来。”刘波说,当天由于雨势过大,抵达水库的道路塌方,部队无法到达提闸点。此时,管理所的抢险队伍15名队员也已经做好了准备。

人工提闸准备好了,油又缺了。根据用油规定,管理所不能储备过多柴油,备用发电机的油量占油箱的3/4左右,预计支撑发动机运转6个小时。

孙雪峰带了一个瑜伽垫值守在值班室内,换班了就躺在瑜伽垫上休息。管理所指令下达后,孙雪峰和值班室同事就通过对讲机传达到溢洪道和泄洪洞的闸室,“不管白天还是深夜,只要一呼叫,肯定都能应答。”

孙雪峰粗略统计了一下,7月31日8时至8月2日3天的洪水中,在备用发电机的作业下一共完成了20多次提闸。8月1日半夜到凌晨4点左右是最频繁的时候,每10分钟就要提一次闸,“那一夜是没合眼”。

“面对这种情况,咱能想到的、该做的都做了,每个环节都很给力,关键时刻都没出问题。”刘波说,备用发动机撑到了补给到达的时候,行洪安全保住了。

坚守离不开每颗“螺丝钉”的坚持

如今再看斋堂水库,水面几乎是平静的,在管理所工作人员眼里,水库仿佛“绿宝石”。但转过身,大坝的另一侧有一个大坑,那是泄洪时水流冲刷的痕迹。

8月11日,斋堂水库大坝下,水流将地面冲刷出大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尹希宁/摄)

8月11日,孙雪峰站在大坝旁的闸室向记者展示了强降雨期间提闸后的水库视频,水流从泄洪洞涌出,大坝下的植被瞬间淹没。如今,水库水位线已较洪峰时期下降了8米多。

强降雨期间,斋堂水库不仅经历了通讯中断、断电的危机,还面临着食材不足的困难。用刘波的话说,是“一天三顿饭改两顿,自助餐改打饭”。

管理所年纪最小的工作人员曾升一对此再清楚不过。2020年,曾升一来到斋堂水库,成为管理所的后勤保障人员,负责协调所里的用车、食堂备菜等。

听说水库周围多处道路坍塌后,曾升一查看了饭堂储存的食材,只够全体员工两天的用量。和领导报备后,她叫上采购司机到附近的菜店买回了方便面、米、面包等食材,“连土豆都只剩下发芽的,有什么就买什么了”。

以往,管理所的正餐按照主食、汤,外加四道菜的配备供应。断电后,厨师只能利用储备的食材炒两个菜,每天10时和16时开餐供应。

食材短缺的情况持续到8月6日。前往水库的道路抢通后,永定河管理处主任陶海军和同事开了4个多小时的车,拉来了补给物资。

8月9日,北京市防汛救灾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通报,门头沟山区基本恢复供电,通讯也能满足受灾群众基本需求。

不过,水务人的防汛抢修工作还远未结束。接下来,这群水务青年还将接过修复损毁设备、核实水流数据等任务,依托这次192小时的抗洪经验,做到更好的奋战与坚守。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关键词:

推荐内容

Copyright @  2015-2022 大河教育装备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2022245号-75

  

联系邮箱:435 226 40@qq.com